
有橙國際 x 森3 SUN SUN MUSEUM 眼鏡展 風格眼鏡職人分享企劃 —— 方序中
Dec 28. 2023
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一位留著絡腮鬍、腳步穩重、穿著風格大氣但注重層次,眼神細膩但會避開你的視線、渾身散發故事感的大叔,你可能是遇到了「三金」設計師──方序中,在設計師的工作上,視覺的追求很重要,不但透過這塊玻璃看世界,世界也用這個鏡框來看著自己,對他來說眼鏡已然是五官的一部分,跟很多近視者一樣,你可能會很少看到他沒戴眼鏡的樣貌,沒近視卻收藏多副眼鏡的他,讓人好奇想一探究竟他眼裡的「眼鏡」如何在形塑風格之餘展現的其他價值。
眼鏡較其他衣物來說,不是消耗品,一副眼鏡平均都是戴好幾年,每個人的第一副眼鏡,通常是近視眼鏡,在學校身上最貴的配件可能就是眼鏡,戴著好看的眼鏡可以跟同學炫耀,甚至有小時候想戴眼鏡而試著去做一些近視舉動的經驗。如果沒有近視,也會有造型上的需求,空的鏡框或是墨鏡,就算沒有近視或造型,年長後也會需要老花眼鏡,所以或多或少,眼鏡都能代表一個人自我形象的轉變。
關於自我形象塑造的過程,方序中的想法:「我滿常說,在喜歡設計之前要先學會挑惕,挑到自己最自在的狀態,然後再從那個狀態挑選到最適合的元素,所以我覺得每一個層次、每一個細節都是挑惕後的成果。找到自己要什麼,就勇敢的合而為一吧!」人們會嚮往某個形象,設計好一個形象把自己放進去,放進去之後再來觀看適合與否,每個人不同時期都會有屬於那個時期的風格,回頭看也許會覺得過時,但那就是代表當時的自己,背後可能是某種流行文化的影響,例如被某個明星的風格吸引,進而去追求那種形象,此外,眼鏡不僅止於美觀,更需要光學跟人體工學的專業,例如可否長期配戴,會不會影響視線等多方考量,有時代、自我形象、專業技術的綜合因素,所以我們可以說,眼鏡被賦予了多重的價值。
Q:對你個人來說,眼鏡最大的價值是什麼?
安全感。我習慣戴上眼鏡後它給我的緩衝,讓我沒那麼急躁,讓自己在一個緩慢的狀態思考,像是一位提醒自己要慢下來的朋友,因為在想設計或是決定一些事情時,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思考,急不來。一天沒戴眼鏡沒戴帽子,會覺得那裡怪怪的,少了一個緩衝。另外,在家不一定要戴眼鏡,因為家本身就讓我有安全感了。
Q:那眼鏡代表的安全感怎麼影響到你收藏鏡框的基準?
我比較多粗框,很少細框,粗框因為視線較能看到的關係,給了人安全感,我本性害羞的關係,走在街上不愛跟路人四目相接,粗框可以讓我自然的瞄向地上或將視線飄走,等於幫我隔了一層社交距離,讓我躲在我設定的空間跟範圍裡面。最近還配了一副視線很窄的手工粗框,戴上去後都看不到我左右兩邊的朋友(笑)。另外我很喜歡像 MOSCOT 這種復古經典粗框,或是圓形粗框,跟我現在喜歡的多層次穿搭邏輯,跟其他配件如小立領、皮件都相當搭。
Q:為什麼會喜歡多層次的穿搭邏輯?
喜歡洋蔥般多層次的穿搭邏輯,是因為跟我做設計的邏輯很像,我的作品喜歡呈現不同結構與細節層疊出來的質感,所以你可以看到我身上的眼鏡或是配件、衣服等,都不會過於花俏,會有個主觀意識來統合這些元素,讓他們構成「我」,而不是被這些穿搭駕馭。設計師都很喜歡穿無彩度的衣服,所以我會特別觀察大家的配件,從中往往都能透露出這個人的品味如何。
Q:聽說你沒有近視,選擇戴眼鏡形塑風格的契機是什麼?
但我現在有老花了(笑) 我小時候在唱片行工作,看起來很活潑,會去戶外打球、騎kawasaki 到海邊......,走的是那種雷鬼頭嬉皮風格,但好像是因為身邊朋友都這樣,不自覺就跟流行。後來慢慢覺得自己應該更適合慢一點的步調,有次看到品冠出道的時候戴著透明鏡框,忽然覺得嚮往那個乾淨溫暖的紳士氣質,於是也開始找透明框來戴,透明框很棒的是,它的氣質形象能在臉部線條上製造層次,像個精緻度高的透明保護殼。回想起來,從以前到現在,跟著別人挑戰不一樣的形象,後來也慢慢回到最舒適的樣貌,這整個過程,都是一個很棒的經驗。
方序中
平面設計師,水瓶座,謙和老派。「究方社」主理人。台灣第一位設計過三金典禮主視覺的設計師。作品包括唱片包裝、書籍裝幀、主視覺設計、企業識別,近年參與的專案類型也擴及活動策展、商品包裝、裝置藝術、MV 美術等領域。發起展覽「小花計畫」,以攝影、裝置展紀錄眷村的文化記憶。眼鏡收藏中有五分之一都是透明框,遇到難對付的業主,會戴上一支「金子眼鏡」的決勝鏡框背水一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