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橙國際 x 森3 SUN SUN MUSEUM 眼鏡展 風格眼鏡職人分享企劃 —— 葉忠宜
Dec 28. 2023
設計師葉忠宜,自稱圓框控的他,被似圓非圓的幾何形狀影響深遠,那種並非正圓,而是自然界會出現的有機不對稱圓形,這種形狀是非人工最容易出現的形狀,就跟人體五官線條一樣,不會是完整直線或是直角,這樣的形狀也自然的融入到他的設計語言裡面,也將工作室命名為不規則的圓形「卵形」。幾乎每一個需要長時間用眼睛工作的職人,配戴眼鏡都是共同的記憶,不管熱不熱愛眼鏡,將之當成造型或是矯正工具,只要是配件都會有時下的流行語彙在裡面,也代表了當時的文化風潮,而圓框是最具經典的眼鏡款式,早期的文人到當今的文青歷久不衰,今天就來跟忠宜聊圓框時代塑造成的形象,到吸引仿效成為風格的歷程。
配眼鏡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,忠宜就是小二就近視,以至於開始接觸鏡框,圓框因為技術關係是最早期經典的款式,像是放大鏡縮小鏡也都是圓形,不規則的圓形在大自然界隨處可見,以至於我們會有熟悉、安全感,眼睛也是圓形的,以致於眼鏡自然而然產生了圓框的造型,有眼鏡技術以來,圓框就是是一種眼鏡象徵,對收藏家來說不單是生活所需的工具,而有背後更多的價值在,經典所建構出的語彙影響深遠至今。
熱衷圓框的葉忠宜說道,眼鏡收藏是一條不歸路,學會欣賞之後,就會不自覺去觀察凝視路人的眼鏡,會去看許多小零件等細節組成,鉸鏈啊、螺絲啊等等,體會身為一個鏡框愛好者的偏執享受。但當初會愛上圓框其實是被環境所影響的。
改變他最多的,其實是環境的影響:「去到日本京都之後,我的生活風格才真正成形,因為在京都接觸很多日本傳統文化,歷史劇上面的文人都是西服混合和服,他們也都是戴圓框,久了也被影響,被那個形性吸引,圓框設計是最吸引我的要素,我會穿褲裙也是被日本戰國時期的時代劇影響,織田信長是中日混搭愛好者,也都是西洋襯衫加上褲裙,結果從此我就愛上褲裙與圓框,形成了今日的風格。」
鏡框的愛好觸發了忠宜做設計的方式,從喜歡的事物去研究探索,找到有趣的元素,變成自己設計的養分,也因此不知不覺收藏了很多有歷史性的物品,戴眼鏡有一種儀式感,就好像穿西裝一樣,戴上去整個氣場都不同了,代表身為一個設計師的身份出現了,戴上眼鏡才有一種靈魂被裝上去的感覺,即便後來為了方便做了近視雷射手術,但戴眼鏡出門的習慣還是沒有改變,因爲沒戴眼鏡就好像沒穿衣服出門,眼鏡是一種當代代表、也是一種身份儀式的展現。
Q: 何時栽入手工鏡框的世界?
我小學就開始戴眼鏡,度數蠻深有600多度,一直戴一般的眼鏡,反正覺得能看得清楚就好,直到大學時期,因緣際會之下在台南的一家眼鏡店發現了「角矢」,試戴到臉上後發現了另一個感覺的自己,很像日本大正時期仕紳會戴的那種黑框眼鏡,自此開始好奇日本手工框背後的故事與工藝歷史,也慢慢學會欣賞眼鏡細節,而後甚至會以眼鏡的風格為主體來選擇穿搭。
Q:你好像很常戴圓框眼鏡?
我的眼鏡幾乎都是圓的,或許這跟設計師做設計時的喜好有關,與其說我喜歡圓形鏡框,不如說我更喜歡的是不規則的圓。以前在京都唸設計時,有幸參與了日本設計大師葛西薰在學校所開的seminar工作坊,我對他為 ANDO GALLERY所設計的 LOGO 印象很深刻,看起來要圓不圓,他稱之為「有機圓(Organic Circle)」。他那時說,「一個太完美的幾何圓,反而少了讓人欣賞的要素,不完美的有機圓,不僅有柔和感,也給予觀者欣賞的起始點,當中更存在著日本傳統的意識美 「wabisabi」 的精神。」,這也是我工作室「卵形」的命名概念緣由。喜歡圓框之後才慶幸自己是長臉,剛好適合戴圓框。
Q:聽說你其實有去做雷射手術,為什麼現在還是戴眼鏡?
我以前是個很內向不太跟別人交流的人,開始接觸手工鏡框後,發現原來一些風格獨特的眼鏡可以為自己代言,發展出不同的人設(人格分裂?笑!)。不過到京都念設計時也迷上傳統攝影,但在拍照時卻會讓眼鏡時常刮撞觀景窗,也因為這種困擾而引發的衝動,我一時興起就馬上跑去大阪做眼鏡雷射手術。不戴眼鏡後攝影雖變得方便,但總覺得哪裡怪怪,彷彿睡覺不蓋棉被般地赤裸而少了一份過去一直習慣的安心感。
Q:為什麼喜歡使用具有歷史感的物件?
或許是因為在京都唸書被當地巨大的歷史感同化,我喜歡帶有歷史感傳承的物件,也許不見得好用而使用性刁鑽,但越是了解其歷史與淵源,就越能沈浸其中,讓生活產生時空的轉換,我喜歡自己是那樣的狀態。(然後就越買越多,笑)
Q:眼鏡對你來說是什麼?
眼鏡是人格的轉換開關。
葉忠宜
平面設計師,射手座,任真疏狂。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,卵形 oval-graphic 設計工作室主理人、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、森3 SUN SUN MUSEUM共同創辦人。以2018年台灣國慶主視覺設計引起台灣社會高度討論,視覺風格語言強烈獨特。很愛亂買眼鏡,因為很常弄丟。最近透過有橙國際的勛哥買到一支 THE WHITE SCREEN 自嗨中。